突发高热+关节剧痛?小心“基孔肯雅热”!夏季防蚊必看,这些症状别硬扛!
“前一天晚上医院打电话来说我的基孔肯雅热核酸阳性,这么小的概率都能中招,看来真的不能大意!”市民李先生量了体温是低烧,全身红疹,还有关节痛,已经住院隔离了。
怎么突然冒出来的“基孔肯雅热”呢?随着夏季的来临,各类蚊虫逐渐活跃,蚊虫叮咬不只是带来瘙痒的“红包”,更可能传播多种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就是其中一种。
典型症状:警惕“高热+关节剧痛”组合
医生提醒,基孔肯雅热是由病毒引起、经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刚开始:通常以发热最先出现,随后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疼痛多出现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指关节等小关节;
2~3天后: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皮疹可出现在四肢或全身,一般3至5天就退疹。
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2~3个月。
目前,广东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新生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慢病患者,这些人群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容易出现并发症,请及时就医。
怎么跟登革热有点像呢?是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由伊蚊传播,不过,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科学治疗与用药:避免网络谣言误导
“新面孔”的基孔肯雅热目前在广东饱受关注,因此也出现了一些谣言,譬如网传“利巴韦林可抗病毒”缺乏证据,盲目使用可能损伤肝肾。医生表示:目前并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治疗仍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为核心,市民们千万不能自行服用“偏方”!
医生介绍,目前医院采用对症治疗原则:在退热止痛方面,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西乐葆(塞来昔布)、布洛芬,且需严格控制每日总剂量,对乙酰氨基酚与NSAIDs类药物不可同时服用,联用需咨询专业医师。在关节康复方面,急性期后采用热敷、物理治疗缓解僵硬感;关节痛需遵医嘱使用NSAIDs,避免不当使用导致胃黏膜损伤、肝肾功能损伤。要注意严禁使用阿司匹林,因为可能会诱发出血风险。
早期识别与自我应对:防蚊是关键
有市民还有疑惑,这蚊子杀得完吗?是的,杀不完,用再多蚊香、驱蚊液,也只是“临时功”。想灭蚊,得从源头解决问题——及时清理家里、周边环境的积水,就可以把蚊子扼杀在摇篮里。以下这些危险点要挨个排查:
1、堆满杂物的阳台/天台
堆满杂物的天台可是蚊子的最爱,只需要一场雨,各种犄角旮旯都能成为蚊子的“月子中心”。
2、各种储水容器或空间
蚊子“生娃”从来不挑地方,尽管是一个小孔或瓶盖,它们都可以直接“入住”。
3、绿植、花盆、浇花容器等
尽管是泥土上、盆托上甚至植物上有一点点积水,也可以养出一窝蚊子。另外,例如富贵竹、水仙花这些水生绿植以及浇花用的储水容器,大家往往清理得不仔细,也有积水残留。
4、废旧汽车轮胎,甚至在汽车上
阳台上“躺着”的废旧轮胎,甚至屋前屋后停着的小车上的雨罩,蚊子都可以“落脚”。
5、假山、水池、鱼缸(没有鱼)、下水管道等
这些地方常常容易积水,是蚊子很喜欢的“避难所”。
个人防护也要上点心,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避免清晨/黄昏蚊虫活跃期在树荫、草丛逗留。家里可以安装纱窗纱门,睡眠使用蚊帐,必要时使用电蚊拍、蚊香(注意通风)。
关键要记住,及时阻断传播链,若出现可疑症状且近期有蚊虫叮咬史,应立即就医检测。通过科学识别、规范治疗和全民防蚊,可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防控口诀要牢记!
清积水、防叮咬,识症状、早就医;
不用阿司匹林,退热止痛选对药;
旅居史不隐瞒,阻断传播要牢记!
以下是佛山市53家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名单


文/南海融媒记者 方婷 通讯员 南海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