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鲜美阳春鱼 “游”出致富路

时间:

村民展示水晶鲷鱼。资料图片

水晶鲷鱼在水中畅游。蓝军 摄

工人捕捞水晶鲷鱼。蓝军 摄

工作人员查看水晶鲷鱼“一夜埕”制作情况。刘迪 摄

水晶鲷鱼鲜美诱人。资料图片

阳春市八甲镇土特产“水晶鲷鱼”。

水晶鲷鱼肉身滑嫩无刺,自带咸鲜口味。刘迪 摄

清蒸水晶鲷鱼。刘迪 摄

香煎水晶鲷鱼。刘迪 摄

椒香水晶鲷鱼。刘迪 摄

合作社负责人伍美洁直播推介水晶鲷鱼。谭家富 摄

阳春市八甲镇毗邻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富有优势。在八甲镇的清洌山泉中,水晶鲷鱼正畅游成长。它以肉质细嫩、无腥无小刺的口感,征服了食客的味蕾,更“游”出了一条年产值超2000万元的致富产业链。

“它对水挑剔得很!”在位于八甲镇的阳春市大松坑农业专业合作社水晶鲷鱼养殖基地内,负责人伍美洁边展示刚捕捞的活鱼边介绍,只有活泉才能滋养出这般通透的肉质。也正因如此,水晶鲷鱼只有一条脊骨,肉身滑嫩无刺,自带咸鲜口味,成就了老饕们梦寐以求的“啖啖肉”。

水晶鲷鱼最招牌的做法便是清蒸。鱼肉在蒸汽中逐渐泛白,肌理间渗出的汤汁带着山泉的清甜。因生长在鹅凰嶂脚下的弱碱性水域,这种鱼含硒量比普通淡水鱼高,紧实的肉质中透着淡淡回甘。

此外,香煎水晶鲷鱼也是个好选择,鱼皮焦脆、脂香四溢;再或是制成鱼柳,炭火一烤,焦香韧劲,是小酌的绝配;而那“一夜埕”的咸鲜,更是岭南人追求的至味。

在阳春市大松坑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工人们将鱼去内脏、抹盐晾晒,制成风味独特的鱼柳;另一边,生产线正将鱼肉打成弹牙鱼丸。据悉,这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游”往珠三角、长三角、内蒙古等地。

2018年,伍美洁面对自家鱼塘里滞销的罗非鱼,决心转型。在当地政府和帮扶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珠江水产研究所派来专家指导,帮助她将50亩水库改造成水晶鲷鱼养殖基地。如今,科技特派员团队还帮助合作社建成日孵万尾鱼苗的孵化基地,养殖规模扩展至1000亩,年产量超过250万斤,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带动30户养殖户参与。

近年来,伍美洁带领团队,将直播间搬到鱼塘边,直播捞鱼、烹饪全过程,以直观的“鲜”征服消费者。从早期“喊哑嗓子零订单”,到如今坐拥10余万粉丝,水晶鲷鱼及深加工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热销全国,单场直播物流费就达数千元。

近年来,八甲镇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出台了《阳春市八甲镇发展水晶鲷鱼产业补贴实施办法》,为镇内水晶鲷鱼养殖补助800元/亩,对育苗补贴2500元/万尾。此外,该镇建设了农产品展销中心,推动产品上线主流交易协作平台,取得了良好推广效果。

从深山冷泉到全国餐桌,一条鲜美的阳春鱼“游”出了乡村振兴路,也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南方日报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春融 刘迪 钟迪扉 蓝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