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玻璃环节商议减产缓解库存“爆仓”,头部企业去年利润已下滑六至七成
“反内卷”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不止步于呼吁阶段。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官微最近发布题为《一锤定音!——破“卷”三轴联动:政府引路、行业自律、企业求变》的文章,主要提及2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金社平评论《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章内容。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示,未来协会将一如既往地助力行业自律与技术升维双轨并进,实现“优质优价”取代“劣币驱逐良币”,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尽快挣脱内卷枷锁。
同天,业内传言头部光伏玻璃企业集体减产30%以抵制内卷。据上海有色网(SMM)消息,近日光伏玻璃企业聚集讨论当前供需矛盾,多数玻璃企业计划7月开始减产改善供应端,减产规模预计将达到30%。
SMM分析师郑天鸿表示,近日部分玻璃企业相聚一堂协商后续走势,原定减产规模仅有10%左右,但此规模不能解决供需矛盾,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头部企业计划增大减产量,预计使得本轮减产规模达到30%。
某产业内分析人士今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今年6月起,玻璃环节已陆续启动减产,除了福莱特和信义光能这两大头部企业外,也涉及一些二线企业。
“减产是行业下行周期的必然事件。”该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市场行情好,企业开工率就高。但需求一旦疲软,市场就“崩塌”,“塌”到一定程度企业就开启减产自救。
“实际减产规模可能不到30%。”他认为,已停产的短期内预计不会开了,重开也得今年四季度以后。
库存压力是本轮企业减产的一大推动因素。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往年光伏玻璃企业的库存在20天以内,眼下企业很难再降到这个水准,相对健康的库存天数在25天左右。
福莱特(601865.SH)与信义光能(0968.HK)目前同处于光伏玻璃行业的第一梯队,两家公司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50%。
福莱特2024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光伏玻璃库存量为6782.51万平方米,库存量比上年增加9.11%。
“部分玻璃企业库存接近45天,临近爆仓。”据SMM消息,近几个月,国内组件产量接连下降,需求快速走弱;而玻璃的供应受到前期点火新增窑炉的影响反而开始上升,导致国内市场供需错配,玻璃企业的库存开始上升。
不过业内认为,减产举措或许未必能马上推动价格的大反弹。
“考虑到当前高库存,价格反弹可能较为温和。”国元国际分析称,如果接下去光伏组件需求持续低迷,部分企业将被迫冷修,今年三季度玻璃的供给进一步收缩,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阶段性修复。
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供需失衡导致的光伏玻璃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已对玻璃企业的业绩造成负面影响。议价能力和控本能力更强的头部企业也逃不过利润下滑的风险。
2024年,信义光能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下降73.8%;福莱特净利润10.07亿元,同比下降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