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颜宁打假网传简历,是太较真吗?|时评

时间:

据媒体报道,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社交媒体发布声明,打假网传简历。

颜宁在社交媒体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表示,请微博辟谣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据了解,此类虚假简历最早于202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对其科研成果及荣誉头衔的夸大。

或许在有的网友看来,只要不是自己发布的简历,别人编造的有夸大成分的简历,无伤大雅,不必太较真。但不论是故意编造虚假经历,贬低当事人,还是“好心”虚构成果、头衔,美化当事人,说到底都是造假行为。对于造假行为,就需要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打假。在AI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时代,虚假的网络信息,很可能会被AI采用,加上AI幻觉,会加剧“以讹传讹”,把真实的个人简历弄得面目全非。这就更需要求真、较真精神对待网传假简历。

颜宁微博截图

当前,网络上的新闻人物、公众人物简历,有两种值得关注的造假行为。一是对于“负面”新闻人物,有的网友伪造虚假人物关系、虚假学历,造谣攻击新闻当事人,还有的用AI生成虚假视频,“以假乱真”误导公众。

比如,针对中日友好医院肖飞、董某某相关事件,就有网友发布“董某某是301医院董宝玮教授的孙女”“董某某的外公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米耀荣教授”等虚假信息。有一些网友不加识别就传播。微博管理员对此进行了辟谣,对相关违规账号予以阶段性禁言处置。对此,有网友不以为然,甚至表示“那么急于辟谣,是帮对方洗地吗?”“有时间辟谣,还不如认真调查。”因为对方是负面新闻人物,就肆意编造虚假信息进行人身攻击,这折射出某些网友法治意识的淡薄。

另一种是对于“正面”公众人物,有的网友则走到另一个极端,对其简历进行无限拔高、美化。这貌似表达对自己偶像的崇拜,但说到底是“低级红”“高级黑”。公众人物不需要这样的“美化”,夸大的简历信息还会影响当事人的声誉。对于学者来说,如果在自己的简历里有不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没有获得的学术头衔,这就是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

这样的简历在网络传播,危害很大。有的人会把其作为贩卖“成功学”的案例,近年来一些宣扬“成功学”的自媒体博主,所例举的成功榜样,大都存在虚构成功经历的问题。违反常识虚构简历,也完全违背人才成长规律,会刺激部分家长对待子女的培养更加急功近利。对于简历被伪造的当事人来说,如此“逆天”的简历,可能会受到部分不明真相的网友的追捧,但在学术共同体中,则会受到同行的鄙视,还以为简历是其本人发布的。

就此看,颜宁打假网传简历,是珍惜自己的羽毛,坚持实事求是。这也给其他学者维护自己的学术声誉做出示范: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澄清。如对于网络虚构的本人简历、学术观点,要在发现后进行澄清,要求网站平台进行处理。还有自己的姓名被冒用发表文章,也要及时打假,不要等发表文章被曝存在造假、抄袭等问题后,才说自己不知情。

文|熊丙奇(知名教育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