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院子里谈诗第三季:武义一座山村,超百位诗人留下诗篇

时间: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黎明 通讯员 池爱眉

吕煊 供图

5月1日,一首名为《白革村的大树》的短诗在中华文艺网的点击量爆满,短短几个小时就突破十五万。很多网友互动留言,这个美丽的村庄在哪里?“五一”节期间是否可以一游。

这个叫白革的村庄在浙江武义,这首诗的作者叫杨克,是当代著名诗人,现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他说诗歌对于乡村的描述值得推广,是诗歌插上了乡村的翅膀才会引起读者强大的共鸣。据了解,武义泉溪镇的白革村目前已经有120多位国内知名诗人给它写诗,其中不乏也有名家胡弦,徐敬亚,黄亚洲等著名诗人都留下诗篇。

吕煊 供图

已经回到广州的杨克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金华武义的四天行程,让他感受了浙江良好的诗歌氛围,也深刻体会了浙江乡村的艺术乡建是非常有特色的。尤其是这个叫白革的村庄,居然邀请到了全国各地120多位诗人,大家聚在一起谈诗,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也是非常雅的事。他对策划此次活动的诗人吕煊、徐小斌、雪鹰报以敬意。

院子里谈诗,是去年开始策划并实施的一个全国性诗歌活动。浙江诗人吕煊说:这个活动的起因是因为在武义泉溪镇白革村是一个古村,村中古树众多。村里有一个不起眼的文化园,园内有500年以上的古树20多棵,这些历经风霜的古树郁郁葱葱,长势良好,每次走到这里就能让自己放松,发自内心的欢喜,所以跟武义坛头的驻村诗人雪鹰合计后就萌发了让著名诗人来院子里谈诗的设想。白革村地处武义华山山脉的半山腰,住宿条件比较差,就拉上田庐文创园的园主徐小斌一起来做这个活动。

吕煊 供图

从第一场活动开始,到目前已共有全国120多位诗人参与了活动。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胡弦是第一位在院子里开讲的诗人,当时正值寒冬天气冷,文化园内的报告厅虽然没有暖气仍挤满了人,诗歌的激情点燃了本地众多的诗人的热情,他们都积极参与了院子里听诗的活动。

4月25日至28日,第三批中国诗人、作家武义古村系列考察与创作暨新田园诗论坛活动在浙江武义举行。

杨克、卜寸丹、李不嫁、马启代、刘年、游离、赵雪松、陈旭明、何瑾等4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邀诗人学者齐聚一堂,与金华本土诗歌爱好者交流诗歌创作,深入探讨乡村新田园诗的创作的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该活动首批邀请了诗人、作家胡弦、卜寸丹、宋心海、浇洁、曾丽霞、刘蕴慧、洪炜津等重要嘉宾走进武义。

第二批邀请嘉宾有熊焱、徐峙、卓慧、文佳君、俞梁波、谢生梅、盛醉墨、莫莫、子健等,举行了“田庐春天诗会暨第二场新田园诗理论研讨”、武义古村考察、采风,院子谈诗(第二季)等系列诗歌活动。

吕煊 供图

此次活动内容丰富,举行了新田园诗论坛(之三)、院子谈诗(第三季)、“诗画坛头·三生万物”乙巳之春田庐雅集三人行画展、《散文诗》杂志作者见面会等活动。40多位诗人深入武义,赴古村俞源、白革、坛头等地考察采风。

在新田园诗交流会上,现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杨克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多角度为大家阐释自己对新田园诗的理解。与会诗人马启代、李不嫁、赵雪松、刘年、灯灯等先后发表了自己对新田园诗创作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新田园诗应当在继承旧田园诗“朴素自然”“个人抒情”衣钵的前提下,进一步突破传统格律,用现代诗人的视角和现代诗歌的语言,直面乡村发展等时代命题,使之成为传承文明、记录农村故事、传递价值与正能量的文化载体。

在白革村考察采风后,杨克会长与大家交流了诗歌创作,他从自身的创作历程谈起,结合当下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问题,从AI和翻译等角度谈了自己的认知。武义县政协主席李杨勇也是一位诗人,他听了杨克老师的诗歌讲座之后,立即创作了一首《在大树底下习诗》致诗人杨克。永康诗人陈星光等也作诗应和。

在大树底下习诗

——致诗人杨克

/木子

白革村的古树林里

众人围坐那棵大树底下

钩栗树来自云南

上面结着先贤朱若功的官声

一大片八百多岁的红豆杉

和枫香,各守其姿

互相唱和

昨夜一场雷雨

门口的水库,水流翻滚出大坝

我看见了李白的庐山瀑布

一个戴笠帽的老人,肩扛锄头

从门前走过

我眼前晃过一个影子,分不清

是杜甫,还是陶渊明

又是一阵风

树上飘下来几片红叶

杨克是中国当代诗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编辑和文学活动家。作为“第三代实力派诗人”及“民间写作”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创作生涯跨越四十余年,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诗歌的多元化到一元化再到开放后的创新浪潮。他对武义之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给诗人吕煊的留言:两位有情怀的诗友,参与打造浙江省与义乌同属金华的武义县两个很美的砖墙黑瓦石板路的古村落:坛头村和白革村。有田庐民宿,咖啡馆,小饭馆,当然还有诗歌资料馆、美术馆,也是新大众文艺为乡村文化赋能,带旺旅游。其中一位聊天时说,之前做外贸一年一个多亿,去年做了7000多万,现在为乡村振兴做点事情。有幸受邀在武义田庐小住三日,在白革院子里与各地来的诗人聊了一次诗。意想不到有三位诗人赋诗唱和,谢谢!请看江南乡村美图。

4月26日下午,《散文诗》杂志作者见面会在浙江武义坛头村田庐大厅举行。著名诗人马启代、吕煊、雪鹰、赵雪松、刘年、灯灯、游离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主办方特邀的嘉宾,以及武义县本地作者、读者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散文诗》杂志社总编辑卜寸丹不无动情地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从中学时期因写作与《散文诗》结缘,由作者成为杂志编辑、负责人的历程。

寸丹总编辑就办刊理念,以及《散文诗》作为一本极具担当与责任的杂志,倡导诗即生活,倡导文学对生活的深度介入与改变,自2020年由传统纸媒,成功转型,成为国内第一本可视听,可交流的融媒体新杂志的过程做了详细介绍。作为“全世界唯一的一本散文诗杂志”,《散文诗》坚守一方精神家园,打造干净纯粹的团队,受到诗人们的欢迎和尊重。编读互动时,寸丹总编辑就作者提出的投稿方式、用稿要求等问题,予以详尽解答、回复。

在交流环节中,第一位发言的著名诗人马启代感叹,40年来,《散文诗》保持品格,呈现精神,几代编辑精心摹画,以理想主义者情怀将梦想全部付诸行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历史回报。

吕煊 供图

活动发起人之一、著名诗人吕煊在高中求学期间,就有作品在《散文诗》发表,多年来一直心存感恩,他至今还收藏着《散文诗》自创刊以来的大部分杂志,他谈到,少年时的引领,转型后的启示,《散文诗》带给了他无限的想象和创作动力。在座每一位嘉宾都表达了对《散文诗》的敬意。会议同时举行了诗人洪信明的诗集出版分享会。

27日上午,“诗画坛头·三生万物”乙巳之春田庐雅集三人行画展开幕式在坛头田庐美术馆举行。与会诗人与来自武义文联、美协等单位的领导与书画家70多人参加。徐小冰主持了会议,参展书画家赵雪松、游离和刘云帆的父亲刘年给大家交流了创作心得,包剑良、雪鹰等诗人表达了祝贺。

据介绍,中国诗人、作家武义古村系列考察与创作活动由诗人、资深媒体人吕煊发起。中国当代诗人档案资料陈列馆、浙江省北大校友会诗酒年华白革会客厅、金华市作协、武义县作协、田庐文创园、俞源乡人民政府、泉溪镇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诗人雪鹰、吕煊、徐小冰负责组织策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