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响起生日歌,80岁里维带来德语音乐剧迷年度狂欢



昨晚,上海文化广场出现动人一幕:全场近2000位观众齐声高唱生日歌,向80岁的德国作曲家西尔维斯特·里维致敬。切完生日蛋糕,里维偷尝了一口,他动情地说:“很高兴来到上海,这是我最棒的一场音乐会!”9月4日至7日,作为文化广场14周年庆典月的首台演出,“西尔维斯特·里维和他的朋友们:德语音乐剧明星音乐会”上演。这也是自2019年该音乐会首度登陆上海后,时隔六年再度回归,成为除“大本营”维也纳外全球唯一巡演站。

长达150分钟的音乐会中,上海观众畅听了30余首金曲,领略7部里程碑式作品——涵盖《伊丽莎白》、《莫扎特》、《蝴蝶梦》、《贝多芬的秘密》、《玛丽·安托瓦内特》、《贝丝女爵》与《王家的纹章》。“回看德奥40多年的音乐剧发展历程,尽管作品纷繁多样,但真正具有长久影响力、能够留下并广泛传播、特别在中国和东亚拥有众多拥趸的,还是里维和昆策两位先生的作品。”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说。“做这样一台音乐会,既是圆里维老爷爷的梦,也是圆我们自己的梦。”
不朽杰作
文化广场大堂被金子般的星星灯火点亮,标志性的剧照挂幅依次排开,空气中弥漫着的期待气息。当晚的演出不负众望,犹如一部“德语音乐剧交响诗”,既有磅礴大气的历史叙事,亦有深邃动人的内心独白。音乐会以精彩选段并现场交响的形式,一气呵成呈现超过30首经典曲目,带领观众穿梭于恢弘史诗与细腻情感交织的德语音乐剧世界。

这场音乐会聚焦维也纳音乐剧“双子星”——作曲家西尔维斯特·里维与作词家米歇尔·昆策共同创作的杰作。其中,不仅有德语音乐剧黄金时代的代表,更有在全球范围内创作的标志性作品。在一夜之间,观众欣赏到7部音乐剧的精华片段,踏上一段奇幻之旅——从奥地利宫廷到埃及古国,从法国巴黎到英国庄园,感受音乐与戏剧碰撞融合所带来的震撼。

里维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旋律的丰富层次和对情感的深度挖掘。他融合古典音乐的结构感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伊丽莎白》激情高歌“我只属于我自己”,《莫扎特!》与挣扎的灵魂对话,《蝴蝶梦》悬疑与柔情并存……这些作品展现出里维在音乐叙事上的非凡造诣。

这些剧作在德奥地区常演不衰,影响力还渗透到亚洲。由维也纳联合剧院(VBW)制作的《伊丽莎白》《莫扎特!》《蝴蝶梦》成为全球音乐剧迷心中的“必看经典”;而由日本东宝剧院制作的《贝丝女爵》《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家的纹章》,以及韩国EMK音乐公司制作的《贝多芬的秘密》,体现了里维作品跨文化、跨地域的持久生命力。

今年适逢西尔维斯特·里维八十寿辰,这一跨越年龄与国界的音乐会,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生涯的致敬,更是中欧音乐剧文化交流的盛典。
黄金阵容
音乐会众星云集,汇聚了德语音乐剧领域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演员同台献艺。他们常年活跃在维也纳、柏林、东京的音乐剧舞台,此番齐聚上海,共同重构经典剧目的灵魂旋律,唱响里维的灵感之路。

在群星阵容之中,安妮米可·凡·丹堪称“茜茜”专业户,她曾以德、英、荷三种语言在不同国家成功饰演《伊丽莎白》的主角,展现出优秀的艺术驾驭力;马克・赛博特在《伊丽莎白》中塑造的“死神”一角,表演冷峻而充满魅力,嗓音极富戏剧张力与金属质感;卢卡斯・佩尔曼曾出演《吸血鬼之舞》《日落大道》等作品,获得奥地利政府授予的“金质荣誉勋章”。

在2019年音乐会的基础上,昨晚的舞台呈现的丰富度再度升级,来自德奥的群舞演员们和文化广场合唱团登上舞台。音乐会还邀请了近30位中外音乐家组成管弦乐团,演绎里维笔下融合古典与流行的乐章。在音乐总监贝恩德·施泰科斯纳的执棒下,他们演绎出浓郁的情感起伏,让视听能量更加饱满。

2014年起,文化广场先后引进了《伊丽莎白》《莫扎特!》等德语音乐剧,持续拓展德语音乐剧演出版图,逐步建立起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德奥音乐剧受众社群。2024年,《伊丽莎白》以音乐剧版音乐会形式传奇回归,《蝴蝶梦》《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归来》音乐剧版音乐会相继在沪首演,再度刷新了上海观众对于德语音乐剧“高端、专业、优质”的认知。

昨晚演出的尾声,里维携舞台上的众位艺术家,共同演绎《如此的一天》。文化广场为远道而来的艺术家们精心准备了花束与蛋糕,既是庆祝里维先生的八十年的炽热人生,起点亮文化广场十四周年的庆典之光。
11月起,上海文化广场2025年末大戏将再度拉开序幕,德语音乐剧“顶流”回归上海,《莫扎特!》《伊丽莎白》音乐剧版音乐会将再度掀起年末盛典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