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飘雪” 呼和浩特飞絮困扰怎么治?


初夏“飘雪”,杨柳飞絮的烦恼又来了,每年4月至5月是杨柳飞絮高发期,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工作人员也变得忙碌起来,植保站高级工程师王树娟就是其中一员。
5月7日,记者在新华公园附近看到,王树娟正忙着调度飞絮治理工作。“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抵御风沙、绿化城市,杨柳树作为乡土树种被大规模栽种。杨柳树是雌雄异株植物,雌株结的蒴果里藏着成千上万颗带绒毛的种子,借助风力传播是植物繁衍的自然规律,如今却给市民带来了困扰。”
据了解,呼和浩特的飞絮季从4月下旬开始,不同品种的杨柳树接力飘絮,前后持续1个月左右。防治杨柳絮首先要做好源头防控,给绿化树木选性别、换品种。
“近几年,中心在城市绿地、公园绿化等各项园林绿化建设中优先选用杨柳树雄株或采用无毛新品种,从源头上防止飞絮产生。”王树娟介绍道,新建的公园、道路绿化中一律选用雄株杨柳树,既能延续生态功能,又彻底断绝了飞絮源头。
同时,环卫部门也加入防治队伍中,雾炮车与高压水枪开启“降絮二重奏”。每天10时许,街头巷尾都会响起雾炮车的轰鸣。雾炮车喷出的细密水雾将空中飞絮纷纷击落;园林工人手持高压水枪冲刷树冠,藏在叶间的绒毛随着水流落地。“每天喷淋两到三次,能让空中飞絮量减少60%以上。”园林工人告诉记者。
在满都海公园、锡林公园的林下空间,金叶榆、紫丁香组成的灌木带与鸢尾、萱草等地被植物形成三层“立体防线”。“近几年,中心极力打造乔灌草立体化混交结构,科学应用乡土地被植物覆盖裸露地面,形成有效的立体缓冲区,增加对杨柳飞絮的吸附滞留能力。”王树娟说。
在敕勒川公园,园林工人使用专业工具给雌株柳树“打针”。“这可不是普通的药水,而是植物生长抑制剂,能抑制花芽分化,让树木‘避孕’。”王树娟说,每年工人会给人员密集区域的雌株树注射药剂,次年飞絮量可减少70%以上。
“治理杨柳飞絮是场持久战。”王树娟指着远处正在移栽的雄株杨树说,“治理杨柳飞絮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积极转变城市绿化思路,采取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多部门联防联控,形成覆盖‘源头控制—过程干预—末端治理’的完整链条,最终培育出健康稳定的城市生态体系。”
相关链接
市民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任医师蔡惠娇表示,市民外出要避开飞絮高发时段。同时,要做好物理防护,外出时戴N95口罩、护目镜,穿长袖衣物,避免柳絮接触皮肤和呼吸道;回家后要洗手、洗脸,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在饮食方面,要避免辛辣、高蛋白食物,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如出现过敏症状,可以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鼻喷激素(需遵医嘱)或使用抗过敏滴眼液,症状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李娟)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舒雨